房先生设计工作室 建筑师感言
· 最让建筑师开心的事情莫过于被业主要求做出一个具有艺术水准的设计来。一般情况下,客户不会有多少关于艺术水准的要求,因为一般的客户自身没有很高的艺术素养和品位,而且其中相当一部分客户还对艺术化的设计抱有一种对陌生事物的排斥倾向,即使建筑师循循善诱地引导其进入对建筑艺术的审美探讨,也往往是一厢情愿。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大多数人是不容易改变自己已经形成的审美情趣的。审美,是教育出来的,生在什么样的环境,自然容易接受什么水准的审美。而我们总体的审美环境依旧是相当的原始,有些令人失望。
这也是为什么建筑系学生在愤青时代总是抱怨自己的艺术天分无处发挥的原因之一。我早已过了愤青的年龄,也不会再因为自己的设计中欠缺艺术方面的考虑而耿耿于怀,但是内心深处,依然有一种向往艺术的冲动。
在建筑设计中,其实很难能把艺术或者技术单独剥离出来,进行单独的处理,所有元素都是胶着在一起的,像一个无法提纯的有机体。这其实也是现实生活中所有其他事物的唯一可能的出现形式,什么东西都掺杂在一起,不分彼此,没有好坏轻重之分,硬生生地客观存在着。 · 据我了解,农村建房子,特别喜欢攀比,你们家建了2层,我就要3层,你们家建了300平米,我就要400平米。这种横跨中国全境的风气,致使大量的农村自住房空置。浪费了大量建设资金(农民自己出的钱,不是银行或者国家出钱),得到大量空置的房屋,人气稀薄,绿苔兴盛,阴气沉重。唯一可能的好处就是等到多年以后的拆迁,到那时面积大的自然占便宜。但是,如果你没有赶巧住在城市近郊,拆迁的可能性有多大?房屋的设计寿命是50年,50年以内能赶上吗?所以,基于我的浅薄的及时行乐的世界观,我还是建议大家缩减面积,专注于近年的居住品质,而不是遥遥无期的拆迁。也不要太考虑将来儿孙满堂的情况,因为现今中国的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孩子们跟着父母住的情况已经无法再无限地延续下去,总有一天,孩子们会出去打工,创业,结婚,能时不时地回来探望老人已属不易,四世同堂的事情就莫再奢求,农村和城市在这一点上是一样的。 · 于大部分农村自住房的建筑,在设计上稍加现代手法处理,和周围的建筑稍有区别即可,鹤立鸡群就不必了,更不用搞得很复杂,或者很前卫,因为这些建筑所在的周边环境不适合,造价也不允许。我个人倾向于设计这种上下柱网对齐,洗手间对齐,外形方正,没有刻意造型的建筑,即便在外观上有一两个闪光点,也是基于功能的要求而自然产生的,没有纯粹为造型而造型的设计。 · 在WTO的行业分类里面,建筑设计是被划为服务业的,那么服务业的从业人员就要有餐厅服务员的那种职业精神,虽然你能够提供的服务类型是有限的,但是尊重和理解客户的需求仍然是第一位的,适应不同客户的要求和调整自己的服务内容是必须的。对于客户的需求,我们要加以引导,但是原则上还是以客户的审美取向为先,否则你可以选择不接这个单,接了,就没有太多选择的余地。 · 在建筑的细部构造上,我想我自始至终都在强调一个“趣味性”,就是说到处都是“好玩”的东西。类似于孩童的玩耍,但却是成人的玩味,玩赏。其实建筑不就是成人的大玩具吗。我听到过一种论调,说但凡出类拔萃的东西都是“玩儿”出来的,玩艺术,玩电影,玩儿古董,都是一种游戏的心态,只有在游戏心态下,人才放松,才会察觉美好的东西。我原则上赞同这种说法,但是具体到建筑,还是牵扯太多严肃的技术问题。
“玩建筑”是可以的,但是技术之美,跟艺术是两回事。 · 如果说我的设计不具备文化艺术上的含义或者说法,那么我也不打算去找一个含义或者说法安装在我的设计成果上。我希望我的设计是简单直白的,是功能和审美的直接表达。可能建筑系的学生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会有点失望,觉得太过浅显,但我想,真实的设计,理论上来讲并不会比农民盖房子复杂很多。但是就建成房子的效果而言,让建筑师来设计房子,和民间原始的自发建房相比较,还是有很大的区别,这也是我对自己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感到自信的原因。 · 我很希望用自己掌握的一些专业知识、实际经验和更广泛的信息来源,帮助那些有条件自己盖房子的人,包括农民朋友,去更系统地组织和实施建设过程中的勘察、设计、施工等各个环节,从而得到一个更具有前瞻性,创造性,更适合业主和当地居住、经营特点的建筑功能,以及一个在审美上具有更高水准、被更多人认同和欣赏的空间效果。 · 我一直在期待更多的由我全面负责的项目,最好是从现场踏勘直到最后的装修完成,我很愿意在一个工地上驻守数周甚至数月,但是能够承担此类服务收费的业主还是太少。很遗憾的是由于设计费用的普遍低廉,使得我们没有能力负担前往现场踏勘的时间成本,这些本应由建筑师承担的工作只好交给业主本人了。 · 市场是多变的,找到自己在市场上的位置,是一个建筑师生死存亡的关键。不是所有的活儿我都能干的,实在干不了的,勉强也没有用。
|